媒体报道
在老年科病房里,有位 85岁 的李奶奶,她思维敏捷,医生的话 她总能秒懂,检查流程她全都清 楚。平时,她还会做病房里其他患 者的“热心导航”。
同病房的赵奶奶 76岁,反应 稍有点慢,需要多一些“缓冲”的 时间。遇到检查、打点滴等任务, 常常站在原地一脸懵。此时,李奶 奶 就 会 出 现 , 这 位 85岁 的 “ 姐 姐”利索地帮赵奶奶收拾好东西, 带着赵奶奶做 B超、抽血,一路 “过关斩将”。
为什么明明更年长,李奶奶却 看上去比赵奶奶更有“年轻力”? 其 实 决 定 一 个 老 人 “ 灵 不 灵 光 ” “利不利索”的关键,不是年纪, 而是“内在能力”。
内在能力: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老 龄化核心概念,指老年人维持身体功能、认知与 社会参与的综合能力,涵盖运动、认知、活力、 感官和心理五个维度。
认知能力 思考、学习、记事儿、做决定, 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。比如李 奶奶的认知能力较高,脑子“转速快”,理解医 嘱、记住检查地点也就是“小菜一碟”。
运动能力 走路、站稳、手脚协调都是运动 能力强的表现。李奶奶能自己走 还能带着人走,没有步履蹒跚,也不会脚步虚 浮,才能成为病房里的“活导航”。
活力值 精力、新陈代谢、营养状况都是活 力值的判断指标。李奶奶精神足, 像装了“劲量电池”。而赵奶奶则容易累,“电 量”告急快。这就反映出了活力值的差异。
心理能力情绪管理、抗压能力、生活热情 都反映心理能力。李奶奶乐于助 人,心态积极,是病房里的“小太阳”,说明她 心理强大、内心阳光。
感官能力耳朵灵不灵?眼睛亮不亮?感官 的能力影响行动,也影响心情。 李奶奶听得清医嘱,看得清路标,信息接收无障 碍,所以才如此“有能力”。
如何保养:为啥不同的老人之间,“内在能 力”差距这么大?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对“内在 能力”的保养。
生活方式是关键 李奶奶年轻时是老师,爱 看书爱动脑,退休了还跳 广场舞,练出了一副好腿脚。脑子越用越活,看 书看报、学个新技能、打打牌下下棋、跟人唠唠 嗑等,都是给大脑做“体操”;每天散步半小 时、做做家务、练练八段锦或太极,让“底盘” 稳当;多吃彩虹色蔬果、全谷物、鱼蛋奶豆、适 量坚果,喝足白开水,少碰过咸的、过甜的、油 腻的。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身心能力提升的基础。
慢病管理要重视高 血 压 、 糖 尿 病 这 些 毛 病,不好好控制,就像汽 车里的“隐患故障”,会悄悄损耗健康。定期体 检,检查血压、血糖、血脂、骨密度、视力、听 力等,按时吃药、管住嘴迈开腿,就是最好的 “检修”。觉得记性变差、心情低落时也别忍着, 早点跟医生聊聊,避免问题加重。
社交滋养不能少李 奶 奶 在 病 房 都 热 心 助 人,说明她需要社交互动 来为自己“充电”。多聊天、多活动、有爱好、 有朋友,心态就能积极向上。成天宅在家里,忍 受孤独寂寞,会损耗更多的“内在能力”。找老 伙伴喝茶聊天、参加社区活动、培养个爱好、甚 至做做志愿者,都是良好的社交方式。